论苦功_书画理论_书画资料网
书画理论
您的位置:书画资料网> 书画理论 >

论苦功

时间:2007-09-17   所属栏目:书画理论   点击:2717次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个时期想学拉胡琴。一位同乡带我去见胡琴圣手孙佐臣老先生,我恭恭敬敬向他求教,老人家说:"学艺第一要路子正,第二要能用苦功;话极平常,可是世上学艺的人成千上万,能有几个把路子走正了,把功夫练到了家的。"那位同乡告诉我说,孙老先生早年练功时,在数九寒天,把两手插在雪堆里,等到冻得僵硬麻木,才拿出胡琴来练,不到手指灵活、手心出汗,不肯收功,看他左手食指尖上一条深可到骨的弦沟,可以想见他当年练功的情况。最后那位同乡感叹地说:"世人只知孙老先生的演奏,金声玉振,动人心魄,却很少知道这感人的琴音是怎么来的"

??这里再说一个打虎的故事。传说有一个村庄,虎患严重。村民计议备酒请别村高手除害,结果请来的竟是一个驼背老头和一个小孩,村民大失所望。老人观察到众人神情,便未入席而先去寻虎。老人让小孩走在前边,行近虎穴时,小孩模仿幼畜的声音,老虎闻声而出。老人手执利斧,置于肩头。老虎猛扑过来,老人头略偏,饿虎扑空,垂地而毙,众人大为惊异。走近观看,恶虎自咽喉至胸腹剖裂一条直线,命中要害。这时老人才从容入席,酒肴犹温。老人向众人讲述来由:自已父亲、祖父都被猛虎伤害。父亲临死告诉他,老虎伤人主要在于向前猛扑。因下决心针对虎性苦练基本功,练到眼前晃动毛帚而眼不眨,臂力能攀九人而不动,终成杀虎高手。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认识"基本功"和"用"的关系,要有决心、有毅力练一辈子基本功,而不是等到急用时才练,临渴掘井是不行的。


山水画
??一位国际友人参观故宫绘画馆,看到展子虔《游春图》,他问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当我告诉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时,这位国际友显得非常惊讶,他摇着稀疏的头发赞叹说:"不可思议!中国绘画反映生活为什么这样早!"有人以为山水画不能反映生活,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想要表现环境中美的事物。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到画山水、花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从前看见石涛一张画,题诗一首,怎么看也不懂:

??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
??何年来石虎,卧听呜弦泉。

??结果到黄山一走,在黄山上一看,原来石涛是把黄山很多不同景点集中在一处:丹井、药灶、石虎、呜弦泉这许多地方,经过组织加工,画在一个小册页上。

??"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可以说已经参透山水画创作之奥妙。

??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抒发。创造一个艺术品,艺术家不进入境界是不会感动人的。你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

??有些戏剧演员,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一句台词没有,但却浑身是戏,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进入境界。我有一次看京剧《长板坡》,刘备吃了败仗,在当阳道上露宿。当时刘备身边坐着两位夫人,都既没有台词也没有动作。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戏,而甘夫人一点戏也没有。糜竺夫人抱着小孩,使人感到在战场上风尘仆仆,精神疲惫。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妆的演员,这时可想着下妆后赶快回家买菜、接孩子……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传统,是讲人品与画品的统一。
??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

??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欺骗,必然嫉贤妒能,整天想着压人家,必然有状元思想,总想自己什么都第一。

??德、智、体、美,德要放在第一位。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荣誉的。名誉的评价在人民,在于历史。

??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名利吗?居里夫人做科学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后发现了镭,人家奖给她勋章,她把勋章拿给小孩子玩,很看轻这些东西。

??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像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庄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人说,我练出来的。我用一根竿子顶一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再加成三个球,练来练去,从不间断,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粘蝉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宇宙之大,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庄子听了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艺术上的创造谈何容易!它是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形成的。黄宾虹常说,"学艺不可求脱太早"。齐白石的风格,60岁后才逐渐形成,当然这可能晚了一些,条件不够而侈谈创造是徒劳。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后一句就是指终生食而不化的人说的。

??"像"与"不像"是相对的,但又是相反相成的。

??齐白石在湖南家乡时学何绍基的字,非常像。到北京以后,眼界宽了,觉得"何字"格调不高,于是改学金冬心,学得很像,可以乱真。后来改学李北海,时间最久,功力最深,结体笔势都相似。最后兼学汉碑、魏碑、篆隶……脱化出来,加上自已的创造,形成个人的风格,但我们还能隐约看到李北海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