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潘天寿画名蜚声海内外,而其书法也是独具风格。卓然不群的,但似乎并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评价和重视。 潘天寿存世书法一部分是条幅、屏樟、对联等形式的作品,另一部分是他在画上的题跋款识。由于他精通画史、画理,学识渊博、创见卓然,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功力深湛,所以仅画作题识部分就异常丰富,无疑是探究其艺术的一大宝藏。潘天寿为人正直、治艺严肃,他在书艺上的高深造诣,那与绘画相得益彰而又各具千秋的书艺成就,自然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借鉴意义。学习和研究它应该是有价值的。
潘天寿最擅长的书体是行草、次为篆隶,楷书较少见。由此知道,他偏嗜更适宜抒情的书体,因为这样更能发抒他雄肆奇逸的审美理想--阳刚之美感。"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之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之艺术表现。不然,何贵有艺术。"(以下皆简称潘语)赏鉴他的书法,是不难感受到作者高尚的人品、博大的心胸、阔深的学养以及纵横的才气和精湛的功力的。 "天惊地怪见落笔"是吴昌硕大师赞其画句,移称其书亦颇允当。潘天寿提倡"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我们在欣赏其书时确也很;很容易联想到其绘画。他绘画代表作的风致,几乎都与其书风相吻合、众所周知,潘天寿画风是以奇险寓平稳的、其致险破除之艺术胆魄殊非常人所能及,即使在名家之林也堪称独步。他的书法也何其绘画一样,有着奇特的面貌和韵势。试看其书,繁茂有如《小龙湫一角》、奇崛有如《雨后于山铁铸成》、纵逸有如《野战》恬淡恰似《新放》、跌宕恰似《映日》、酣辣恰似《初升》、清隽仿佛《雁荡山花》、郁勃仿佛《梅月图》、古穆之近《喜雨》疏朗之近《松石》、参差之近《映日荷花别样红》,书与画风格浑成如一。 仔细分析潘天寿书艺成就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首先,吸引读者的是"书中有画"的气韵意境美。古人说:"空白非空白,空白即画也。"从书画同源角度说:空白即书也。艺术重在含蓄,潘天寿是深知其三昧的。"虚实相生"、"知白守黑"的艺术法则被他完善地体现在书作上。在重视笔法结字"实处"的同时,在"虚处"--无笔墨处尤见其匠心。藏露、虚实、刚柔、明晦、向背等对偶辩证因素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超的立意和独到的构思给人以"书外之书"的不尽之意,由此诞生的丰富意蕴使读者过目难忘。(图1-4)这不能不说是潘先生书法的突出特色。有与无、阴与阳、刚与柔、松与紧。疏与密、开与合被潘天寿相反相成地统一在作品里。豪放恣肆而不失沉郁含蕴,雄强茂密而不失清朗俊逸,"实处""霸悍"得可以、"虚处"蕴蓄得蛮足,其丰富变化确有开合生风、俯仰生姿之致(图1)。回肠荡气的播书每每用极强的意韵气势震慑或陶醉观赏者! |
其次,其书有很强的章法美。这种个性化章法,很好地生成其意境构思美感。参差错落、争让聚散、开合跌宕、伸缩俯仰的章法。黑与白、密与疏、松与紧、承与接的视觉对比使得其书风神俊迈、脾吸样现造险救险,形成了章法韵律的特殊风范。自然,奇正之变不是潘先生的首创,然而是他把这种美感推上了"极致"。
他的画是钢浇铁铸式的框架结构,他的书法不也如此吗(图2)?
纵观历代书家,有如此强烈构成意识者是不多的。是这种构成意识使他的书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否可以说潘天寿用强烈构成意识形成的书法风格,在五六十年代就先导或预示了现今80年代雄浑的书法风格潮流呢?(从横的角度审视我国当代书坛,雄浑书风的确占有主导地位。)尽管我们不能将此功记在潘先生名下,但潘书是列在当代书林英华中也仍然具有极强时代气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