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神韵
时间:2007-09-17
所属栏目:书画理论
点击:1324次
论神韵
"神韵"是中国绘画中极其重要的内涵,山水画就更不能缺少它。前人对中国画创作基本上是以"画品"来定优劣高下的,所以曾出现了"神、妙、能、逸"四种风格品质和"气韵生动"等六法的标准。应该说"神"为四品中的首品,"韵"是六法中的第一法。我在《唐人诗意》的创作中,力图通过清逸淡远的气氛来体现一种神韵,表达自己丰富多样的审美追求。
"神韵悠悠"无论是对于作品还是对于画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画家创造有形于无形之中,创造有限于无限之中,以刹那昭示永恒,从而达到心理时空的扩充丰富和对审美上的自觉把握。m#H^n*T~
神与韵,是相互关联并浑然一体的,故称之为"神韵",但是仔细分析,却有一个由"神、妙、能、逸"而生"气韵"的过程。神与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也是画家通过心灵观照后将自然景象品性、人格化的过程;这二者如同鸟之双翼一样,只有两翼齐扇,大鸟才能高飞。
心灵对自然的观照,是画家从个性心理这个角度去体验世界的前提条件,也是感受、体验审美对象的本质内容和恰如其分地把握语言形式的基本要求。
没有心灵的观照,就不可能根据精神需求从客观现实中选取有意蕴的形象素材;没有心灵的观照,就不可能达到内心静谧澄明的境界,也就不可能引发画家的深思并使之获得启示。强烈的主体意识、感情色彩渗透于客体之中,并使客体化为主体,再由主体转为客体--这是将有限客观事物转化为无限自由思维的创造者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心灵观照的作用不但深化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体验,更主要的是把这种观察、体验引向了更高层次,即从"形而下"引向了"形而上"。为"精神"所渗透、所孕育的形神兼备的意象性形象洋溢着水墨淋漓之气,显示出自然造化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它是情景融合和画家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渗透客观景物之中而又最终超越客观景物之外的艺术境界的表现。其实,这种境界只用"情景融合"来解释还不够。因为它是一种以物对神通为基础的直观感受和内心体验,带着朦胧和如先圣庄子所说的玄妙之意。这种感觉,创作者往往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造成作品中精神境界的凸现不仅是因为偶然性和突发性,更是因为原创性,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就是这个意思。立意,思心而得象也。3|g/f5tx[Y
需要说明的是,原创性又体现在由传神而得气韵这个过程之中。所谓气韵,是指组成画面的诸多因素,如笔墨、结构、符号化的造型语言及画家的心灵体验等等;它也是指精神物化为作品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充满了力、气和神。因为只有充满了生气的过程才能造就气韵无穷的作品。
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会体验到呼之欲出的画家之神。神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但能体验得到,感受得到;它是审美主客体双方美感沟通与契合时撞击出的火花,是画家心灵与欣赏者心灵互为感应的产物。?7J$@7x7q6O/z.I
我认为,在中国画中,山水画的内容和形式语言最丰富,表现力最强,理论研究最深入完美,也最强调神韵。同时,山水画还强调画家感情对物象的植人,强调超越主观感受的意蕴表达,强调"不著一字"的境界追求,强调无限的神对有限的形的涵盖。我在《唐人诗意》系列画中,着重强调的是随意随缘、自然恬淡和清逸高远的古典诗意,力图创造一种穿越时间空间的流动着的视觉感受效果。这种"流动"对于作品来说就是神韵和灵魂。
神韵,通常是体现着创作个性的。个性必然与画家的艺术风格特征相互联系,也就是说,神韵植根于画家的审美意识之中,画家富有神韵的审美天性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限制与规定的作用。但神韵作为画家独特的审美气质,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艺术构思中的多向性,而构思的多向性恰恰会更加丰富完善画家的审美气质。所以画家要获得完美的审美气质,除了要提高审美水平外,更需要发展其思维的多向性。其中,画家的自我把握能力又是关键。0~2SD1ey$@
荀子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画家的灵感和想象融合为一体而生"万物"。在《静观八荒》等作品中,我通过对灵感和想象的特定审美关系的把握,力求达到一种灵感、想象、构思、意识的交织升华,即灵感启发想象,想象使灵感进一步演化,灵感再引导想象的循环往复的效果。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由技入道的过程,它既是艺术创作的必由之路,又是人格修炼的好方法。
画家以长期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将生活筛选、提炼而成为意象性形象,从而使作品产生神韵。神韵产生虽然还有赖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各方面营养的吸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靠画家心灵与自然万象的交融。Ju b8obW
心灵的自由飞翔和审美的空灵虚静,构建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自然山水景观。这是使我们的思维空间拓展并让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的前提,也是山水作品产生神韵的重要条件。
在创作中,我侧重于自我内心关照,沉潜于对自然现象与本体相符合的艺术境界的追求中。我认为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应该是山水画创作的主旨,更是审美理想的最佳的寄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