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唐乾符年间,书画评论家张彦远著《历代名画泪》中云;“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说明唐代造纸术已颇发达,并开始把宣纸用于书画了,但制作水平尚不高,仍需“用法腊之”,方可“摹写”。 另据《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七四三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一地献纸尤为精美。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
二、宣纸的分类
1、按照润墨效果
宣纸可分生宣和熟宣两类。熟宣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可作工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宜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表现金碧辉映的艺术效果。
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
熟宣作画容易掌握水墨,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现在市面上也有一种“半生半熟宣”,亦称“煮锤”。一般画山水者喜用半生半熟的宣纸,因其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沁,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复杂丰富的笔情墨趣。
熟宣和半生半熟宣,后期或多或少都加入了其他原料成分,在保存期限上,因其加入的材料稳定性难以确定,故一般熟宣不如生宣能够保留得长久(论坛曾有人介绍自己用鸡蛋清制作熟宣的方法,本人认为:或许能达到生宣书写的纸张效果、用笔感觉效果等,但。。。蛋清会不会发霉。。。呢?)。
经常看到买纸的人拿手指粘水,试涂纸的一面,然后看水发散的状况或在反面看水润的情况,即是在做“透水试验”……
2、按照原材料配比
这是一种通用的分类方法,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特种净皮/特皮)三大类。
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笔反复涂抹)。
3、按规格分:三尺、四尺、五尺、六尺、七尺、八尺、丈二、丈六、丈八、二丈等;纸面的大小,无其他含义。后期又多了诸如:画心、半切、小三尺。。。纸类的称呼。
具体对应尺寸是:
尺寸名称 | 规格cm |
画心 | 46*70 |
斗方 | 69*69 |
半切 | 35*138 |
小三尺 | 50*100 |
三尺 | 69*103 |
四尺 | 69*138 |
五尺 | 84*153 |
六尺 | 97*180 |
尺八屏 | 53*234 |
八尺 | 125*248 |
丈二 | 145*368 |
丈六 | 193*504 |
丈六 | 193*504 |
丈八 | 206*567 |
二丈 | 216*630 |
4、按簾纹分:罗纹、龟纹等。
5、熟宣有:玉版、蝉衣、矾宣、云母、洒金、豆腐笺、云母笺、水纹纸……等,因加工的方法多样,称呼亦很多。
三、宣纸的原材料
众所周知,宣纸最主要的原材料是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这二种材料是经过多少年造纸技师、能工巧匠不断反复试验后筛选出来的品种,且其产品亦已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这二种原料基本具备不可取代的地位。除此之外,水源、气候等条件也和宣纸的质量密切相关。在经历了如此多年之后,安徽泾县仍然能够作为宣纸的原产地,一直保持稳定的质量、行业龙头地位,已经足以证明,只有在安徽泾县才具备这样天时、地利的条件。
曾有个话题被讨论了很多年:宣纸的制造技术究竟有没有外泄到日本?到目前仍然没有定论,但是,到宣纸集团问任何一个技师,他都会告诉你:技师技术、配方他们都拿去了,也生产不出我们这样的宣纸,因为日本没有我们这里的水……
资料-青檀
中文名:青檀
中文科名: 榆科保护级别: 3
主要分布: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
现状: 稀有种。又名翼朴,为我国特有,零星或成片分布于我国19个省区,由于自然植被的破坏,常被大量砍伐,致使分布区逐渐缩小,林相残破,有些地区残留极少,已不易找到。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淡灰色,幼时光滑,老时裂成长片状剥落,剥落后露出灰绿色的内皮,树干常凹凸不圆;小枝栗褐色或灰褐色,细弱,无毛或具柔毛;冬芽卵圆形,红褐色,被毛。单叶互生,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一13厘米,宽2-4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截形,稍歪斜,边缘具锐尖单锯齿,近基部全缘,三出脉,侧生的一对近直伸达叶的上部,侧脉在近叶缘处弧曲,上面幼时被短硬毛,后脱落常残留小圆点,光滑或稍粗糙,下面在脉上有稀疏的或较密的短柔毛,脉腋有簇毛,或全部有毛;叶柄长5一15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生于当年生枝叶腋;雄花簇生下部,花被片5,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对生,花药顶端有毛;雌花单生上部叶腋,花被片4,披针形,于房侧向压扁,花柱2。小坚果两侧具翅,翅稍带本质,近圆形或近方形,宽1-1.7厘米,两端内凹,果柄纤细,较长于叶柄,被短柔毛。
特性:阳性树种,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峭壁石隙等处,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生。适应性较强,喜钙,喜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砂岩地区生长。较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生长速度中等,萌蘖性强,寿命长,山东等地庙宇留有千年古树。种子天然繁殖力较弱。花期4--5月,果8--9月成熟。
保护价值:青檀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对研究榆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茎皮、枝皮纤维为制造驰名国内外的书画宣纸的优质原料;木材坚实,致密,韧性强,耐磨损,供家具、农具、绘图板及细木工用材。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应大力扩大种植,建立制造宣纸的原料基地,并列为产地石灰岩地区造林树种之一。对现有的青檀林要严禁砍伐,促进更新,其古树更应重点保护。
栽培要点:果熟后易脱落飞散,要适时采种。春播育苗,当年苗高50—100厘米。以割枝取皮为目的林分,种植3—5年左右,可采取强度截枝法促进萌发新枝,提高枝皮的产量。
上一篇:《歙州硯譜》
下一篇:宣纸仿古做旧方法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