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鉴赏
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把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近年来考古发掘中出上的文物对照来看,我国的绘画艺术在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1949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一帼晚周帛画。画着一个侧身而立的细腰长裳的女子,合掌敬礼,左上方为乘龙跨凤升天之像。画家运用细劲有力的线条,生动地描绘了仪态端庄的女子,矫健腾飞的龙凤,表现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但汉以前的绘画,笔墨简略,构图还未臻复杂。
秦汉时代,对画工和画家作了不少记述。汉元帝时的御用画工毛延寿,就是一个很好的肖像画家,把人物的像貌和年龄特质都能画得很逼真。同时汉代石刻如画像石、画像砖等,存世很多,所以汉代又可以石刻艺术为其特征。另外在辽宁的辽阳、营城子,河北望都等地发现许多汉墓壁画,说明汉朝的壁画也开始盛行。从汉墓壁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来看,大都以朴实的墨线,勾出形象的轮廓,然后用朱、青、黄等明快的原色加以点染,具有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的特点。
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文史箴图》,是为西晋诗人张华《女史箴》一文作的几段插图,在我国是最早的卷轴绘画,在中国和世界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魏晋南北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勃兴期。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西等大画家,蔚然并起,他们继承秦汉艺术的传统,并大大发扬创造,后人对他们的评语是:“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说明三人各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顾画中的线条,具有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特点。历代画家称顾的用笔“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或是“青云浮空,流水行地”。陆是顾的学生,画中的线条有连绵不断之状,而被人称为“一笔画”。从文献记载获知张僧繇作画时,“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有点像后来的速写法,后来人将此种画法与顾、陆连绵不绝的一笔画加以比较,则形成了“疏体”与“密体”两画派。同时随着佛教的传入,他们又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宫廷、殿堂、寺院中的壁画大大的超过了汉代。艺术表现手法和绘画题材也更加丰富多彩。花鸟画正在兴起,人物形像描写已达到较高的成就。山水画虽说已开始出现,但山水树石还很稚拙,它们作为人物的背景时,比例和处理上都不很恰当。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中说:
其画山水,则群峰若若点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其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此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绘画的收藏、欣赏、评论之风也日益兴盛,产生了第一批系统的绘画理论著述。其中南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绘画理论著作。书中对魏晋至南齐的二十七个画家分作六品加以评论,书前序中提出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成为我国历代绘画批评与绘画创作所遵循的准则,一千多年来,对我国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批评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绘画的高度成就,为我国唐宋时代艺术高潮的到来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隋唐时期,在我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光彩夺目的阶段。特别是唐代为我国文化艺术史揭开了光辉的一页,在世界文化史上闪烁着金光。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随着唐代国势强大,经济发展,文化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文学有韩愈、柳宗元等;诗歌有李白、杜甫等;书法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等;绘画有阎立本、李思训、吴道子、王维、韩干、周昉、边鸾等;雕塑有杨惠之。隋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据记载有二百多人,真是大家辈出,繁星满天,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光辉灿烂时期。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1.绘画的题材广泛唐代的绘画艺术,从题材范围上来说,大大地突破了过去宗教题材的束缚。描写贵族妇女生活的仕女画,特别是适应统治阶级和士大夫审美趣味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发展起来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山水画已经从过去主要作为人物背景的陪衬,而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了像李思训、王维那样杰出的山水画家。同时花鸟画也开始兴起。当时能画花鸟一类著名的画家,已有二十多人。其中以唐代晚期的边鸾和刁光胤最为著名。边擅长画孔雀、折枝花卉、蜂、蝶和各种名贵花卉禽鸟。刁善画竹石、禽鸟、猫、兔,画花鸟最为精美。此外还出现了许多善于画某一类题材的画家,如曹霸和韩干善于画马,戴嵩善于画牛,薛稷善于画鹤,李渐善于画虎,卢弁善于画猫,冯绍正善于画龙,姜皎善于画鹰,李逖善于画昆虫,萧悦善于画竹等等。绘画艺术中这种专题分科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唐代绘画题材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画家描绘现实生活的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
2.绘画艺术的风格丰富多彩在唐代,即使是画同一种题材,也呈现出各种不同风格。例如吴道子的山水画显然有别于李思训的山水画,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工细严整,细如毫发,属于“工笔”画。吴道子的山水超脱酣放,饶有清新的意境,属于“写意”画。阎立本和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也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尽管风格不同,又都具有共同的时代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形象丰腴而瑰丽,结构豪华而紧凑,色彩绚烂而调合,曲眉丰颊,浓丽多姿,脸庞都是胖胖的,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人物更是如此,表现了一种健康奋发的时代精神,使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唐代的作品。
3.唐代绘画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方面有显著进步盛唐以前勾的线条无论在人物或山树中,用笔大都没有或极少顿挫。山石树干亦无皴法,又大都填以青绿重色,涂染匀净,较少变化。在晚唐孙位《高逸图》的布景中,已能见到皴染周密的树石了。同时许多画家都注意写生,一方面以大自然为师,另方面依靠自己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尤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张瘧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思想,成了后代画家进行艺术创造的箴言。在绘画表现技巧方面,人物画中所表现的人体解剖知识,山水画和楼阁画中处理空间远近的方法,以及吴道子等名画家运用线条刻划形象的特点等等,都是唐代绘画艺术的一种重要发展。
4、绘画理论的著述根据文献记载唐代流传下来的理论著作,计有二十多种,重要的著作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李嗣真的《后画品》、彦棕的《后画录》、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朱景玄的《唐代名画录》等。其中以《历代名画记》价值最大,是我国绘画理论的一本重要著作。
五代的绘画艺术上承唐朝余脉,下开宋代新风。可分作三个地区来叙述。
1.中原地区这个地区由于战乱频繁,许多画家为了逃避战乱,隐居深山不出,用毕生的精力去画山水,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因此这个地区的山水画的发展特别迅速。荆浩和关同(皆为后梁人)就是这一地区的代表。他俩以墨笔勾皴渲染的“全境”山水画,有的略加淡色,大变前代青绿勾填之法。同时他们对水墨的运用,可说是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2.西蜀地区这一区的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战乱少,中原地区的一些画家在唐末、五代初去西蜀地区避难的很多,再加上西蜀政权首先在宫廷里设立“图画院”,对聚集画家和推动绘画艺术的发展,起着显著的作用。由于这些原因,西蜀地区就成为当时绘画艺术活动的中心。山水画,尤其是花鸟画在这里有了很大的发展。黄筌、黄居记父子和南唐徐熙在这方面的成就最大,最突出,成为我国古代花鸟画中两个主要的流派。黄筌的绘画风格一向以富丽工巧为其特点。先用极细而不太浓的墨线勾勒出物体的部位和轮廓,然后填以色彩。这种画法,一般称之为“勾勒法”。黄筌的儿子居宝、居讬都继承了这这种画法,而形成了花鸟画中的所谓“黄体”。徐熙的绘画风格朴素自然,然后略施色彩。也就是说,以线条墨色为主,设色技法为辅,并且讲究线条和色彩的互相结合,不使线条为色彩所掩没。这种画风,后世称为“徐体”。因此当时人们评论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但是,徐熙的这种注重“笔法”而轻于色彩的画法,到了他的孙子崇嗣等人手里,由于受到黄筌画派的影响,而产生了花鸟画法中的“没骨法”,即不用墨色勾勒出物象的骨干和轮廓,而直接用彩色来绘画。
3.江南地区的南唐这个地区和西蜀一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受战乱破坏也少,早就是文学艺术家聚集之地;宫廷里也设有“图画院”,所以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或花鸟画,都有显著的成就。人物画方面,可以周文矩和顾闳中为代表。周文矩的“战(颤)笔”衣纹,在人物画的技法中可算是开创了一种新风格。花鸟画方面,以徐熙为代表。山水画方面以董源和巨然为代表。他们俩人生活在江南,都善于描绘江南山水秀丽明快的特色和气氛.绘画史上称他们为“江南派”,善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景,尤能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这一画派对宋元以后的山水画有很深的影响。
五代的封建割据和混乱的局面,到北宋而归于统一。因此,宋代是继唐之后的又一个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继承五代皇家画院而创立的翰林图画院,以图画开科取土,罗致天下的优秀画家,重写生,讲法理,以十分严谨的艺术创作态度,精工细写,为中国画的写实求真也作了很大的贡献,促进了院内外画家在艺术创作上的争荣并秀。学画必言北宋,许多佳作成为后世的典范。具体说来,宋代的绘画有三大成就:
1.绘画的题材范围更为广阔宋代绘画的题材,从都市生活和农家生活的描写,人物的肖像到描写古代事迹的历史画,如李公麟的《兔胄图》、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等;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到细小的花草甲虫,无不被纳入画幅。宗教题材的人物画在宋代初年,虽然还有很大的发展,但以后不在像过去那样主要用来描写神仙鬼怪或贵族生活,而让位于描写现实的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风俗画,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
2.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蓬的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风格的画派,成为来代绘画中最突出的部分北宋初期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首推李成和范宽,他们继承了荆浩的以水墨为主的山水画传统,主要是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与另一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继起者有王士元、王瑞、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李宗成、丘纳,但在具体的创作上,却超过了前人。他的《林泉高致》是山水画理论的重要著作。南宋李唐、刘松年和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山水画家。不再讲求山川形势的完整性,往往是突出某一个局部,加以集中和强化的描写。北宋初年的花鸟画受黄筌画派的影响。过了近一百年后,赵昌、易元吉、崔白等人出,“黄派”的花鸟画才丧失它的统治地位。宋徽宗赵佶执政的时期,是宋代花鸟画进入全盛的时期。他大力发展了皇家的画院,积极提倡花鸟画,对促进花鸟画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花鸟画发展到了南宋,画风大都精密细致,艳丽生动,画小幅为最多。以林椿、李迪、毛益等人为代表。
3.绘画的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卷轴画的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绘画的一种主要形式。同时即有用作屏风和团扇、装饰的小幅,也有像《清明上河图》那样规模宏大的长卷;既有富丽堂皇而工整细秀的花鸟画,也出现了充分运用水墨、有很高概括性和抒情性的水墨写意画,如法常和尚的《写生蔬果》。郑思肖画的兰花都露根。人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郑回答说:“土地已被人夺去了!”郑借花草来寄托他的亡国之痛,这种“寓意性”,也是来的一个特色。
上一篇: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下一篇:书法家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