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晓山图 】
时间:2020-12-10
所属栏目:山水画
点击:86次
【倪瓒 晓山图 】
“晓来山外白烟生,遥见群峰一半青。老眼欲看变来灭故,寄穿岩壑至丘亭。”
倪瓒早年作品章法平整,结构严谨,山石用披麻皴,有较多的董、巨遗法,并以青绿重色敷染,与现存作品截然不同,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后来,开始出现远山,结构开始萧远,笔法简逸,披麻皴与折带皴并用。50岁以后,在构图上已突出地具备个人风格。六十以后的山水画,往往参以董、巨、荆、关法,披麻、折带法互用。特别是倪瓒晚年在太湖之滨隐居了二十年之后,对太湖的体察极为深刻,在构图上已突出地具备了成熟的个性特点。他以天真幽淡为宗,墨色虚实相间,真实地把太湖的风景特色加以集中概括,创造了一种前人罕见的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淡胜浓,意境萧散简远的构图新形式。画面往往由近树、中水、远山组成,构成三段式构图,或称“一江两岸式”构图。近景有平坡,上面有杂树数枝,茅亭或茅屋一两座;中景是一片空白,以虚写实,表现一片湖水;远景是低矮的土坡或峦头,上面又是一片空白,表现天空。中右方往往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画面具有辽阔旷远的特殊艺术效果。
《晓山图》为水墨纸本,作于至正乙巳(1365),充分展现了倪瓒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景象:远山近树,湖水澄明,清寒空寂,淡泊宁静。其构图用的是颇具倪氏特色的“三段式”:上段为远景,山峦起伏平缓地迤逦展开,恰如陶潜采菊东篱时悠然所见之“南山”,给人悠然闲静之感;中段为中景,以虚为实,计白当黑,却恍惚若见渺阔平静的湖面,似有若无,虽不着点墨,却尽显秋水之真趣;下段为近景,坡丘上高树数棵,参差错落,茅屋孤立,枯寒静默。画的左上方以小楷长题识:“晓来山外白烟生,遥见群峰一半青。老眼欲看变灭故,寄穿岩壑到丘亭。至正乙巳秋八月下浣,东海云林倪瓒。”此诗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整个画面不见飞鸟、帆影和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颇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韵味。